一種增光型Top-view CSP及其工藝研究
近年來,LED行業的迅猛發展使得LED的封裝結構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。在體積小型化方向,CSP LED應運而生。發展過程中,Top-view CSP的市場逐漸形成,但白墻圍擋限制了其光萃取率。本文從工藝結構上進行分析改進,提出了一種增光型單面發光CSP,將原有的圍擋側光轉換為反射側光的方法,引導出光,提高CSP光萃取效率。并從工藝制程上分析了其可行性。
?
1.引言
?
CSP作為一款簡約型LED封裝產品在近幾年一直炒得如火如荼。關注點一開始是落在其免基板、無鍵合線的特點上。這種封裝結構可以大大縮減封裝工藝流程和材料成本。四四方方的外形和厚度一致的熒光膠層決定了CSP產品優良的出光一致性。小巧的體積使CSP在應用端能夠擁有靈活多變的設計特點,并且可以滿足高集成度的設計要求。因此,CSP吸引了眾多投資者、研究機構和公司的關注。
?
而其外形也隨著應用端需求開發出了不同的結構和形態特點。起初的CSP是從傳統單面發光的PLCC和QFN封裝形態向五面發光CSP發展而來。五面發光CSP產品光效高、光損少,近場發光角接近180°,適用于照明領域。但在背光領域,針對五面發光CSP的透鏡設計困難,且五面CSP底部漏藍影響背光效果。為適應應用需求,擴展功能結構,CSP的發展又轉向了減少發光面的趨勢,從而出現了單面發光CSP形態。但是隨著白墻膠對CSP四周出光的遮擋,CSP正面出光效率會下降10-15%。本文旨在提出一種Top-view CSP的結構形態和制作方法,使單面發光CSP光萃取效率獲得提升。
圖1 五面發光CSP及配光曲線模擬圖
?
2. Top-view CSP的結構發展
?
早的一類單面發光CSP來源于芯片端,是在倒裝芯片晶圓上完成熒光膠涂覆處理后切割完成的。由于芯片側面完全沒有處理,側面漏藍十分嚴重。鑒于此問題,市面上這類產品的應用也是寥寥無幾。
圖2 階段Top-view CSP
?
第二階段的Top-view CSP,直接采用白墻膠對倒裝LED芯片側面進行遮擋,造成了出光效率偏低的問題。尤其是a類結構,是基于階段單面發光CSP發展而來,由于熒光膠的側面也存在遮擋,因此光萃取效率大打折扣;而b、c類產品熒光膠完全壓在芯片和白墻膠上方,其實是一種不完全的單面發光CSP結構,雖然熒光膠層僅0.1-0.17mm,但在水平角方向仍然會有漏光現象。
圖3 第二階段Top-view CSP
?
第三階段的Top-view CSP是目前市面上為常見的一類,韓國、臺灣、大陸均有這種形態的產品。此類產品是從五面發光CSP基礎上衍生而來。由于從芯片正面和側面發出的光均可直接進入熒光膠進行激發,從而提高了一定的白光轉換效率,使光效提升。但此產品被豎直的白墻膠側壁四面包圍,在光萃取上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。
圖4 第三階段Top-view CSP
3. 一種增光型Top-view CSP
?
以往的Top-view CSP僅僅考慮將側光圍擋,并未從結構設計上將這類光進行方向引導并提取出來。此增光型Top-view CSP產品做了白墻內壁處理,形態上是CSP向QFN封裝的一種結構回歸[3]。如下圖所示:
圖5 增光型Top view CSP
?
基于第三類Top-view CSP,我們將白墻膠處理成有開口傾斜角度之后的結構,加上出光表面圖形化處理,出光效率即可獲得明顯的提升。原本熒光膠激發的水平方向部分光子會在白墻、熒光粉顆粒、芯片和膠體內反復反射、折射,終被吸收轉換成熱量,而在這類結構下則可以通過傾斜的白墻側壁導向出光面。
將增光型Top-view CSP分別與三種不同結構類型的CSP進行光學模擬對比。采用相同的封裝材料(包括芯片、白墻膠、熒光膠),搭配相同的材料特性參數(CSP白墻設置為散射處理,白墻反射率:97%),模擬一般情況下的出光角度和相對光功率。
?
表1 光學模擬結果
由上表可知,傳統的Top-view CSP比五面發光CSP在正面出光上減少了16.23%,整體光萃取效率降低了39.38%。白墻膠內壁傾斜處理后的Top-view CSP在正面出光上比五面發光CSP提高了42.61%,但整體的光萃取效率仍低于五面發光CSP。再增加出光面圖形化處理后,Top-view CSP整體光萃取效率相比五面發光CSP提升了8.4%,正面出光效率比五面發光CSP提高了44.58%。
圖a 仿真NO.2樣品、近場光分布效果與配光曲線模擬圖
圖b 仿真NO.3樣品與近場光分布效果與配光曲線模擬圖
圖c 仿真NO.4樣品與近場光分布效果與配光曲線模擬圖
?
由光學模擬的近場光分布和配光曲線可知,五面發光CSP結構發展至常規Top-view CSP,發光角度出現明顯下降,而傾斜杯壁的Top-view CSP結構使發光角度更加集中,從NO.3的配光曲線上看光分布為尖銳。通過表面圖形化處理后,近場光斑趨于均勻,配光曲線中心略微平緩,發光角度增至125°。
4. 增光型Top-view CSP工藝制程與可行性
?
此類Top-view CSP的制作工藝復雜度仍然和第三類相差不大,僅僅增加了兩次翻膜的工序。工藝特點上,我們采用了一種特殊成型的切割刀片,作為碗杯成型的關鍵。如下圖:
圖6 增光型單面發光CSP工藝制程簡介
?
總體工藝分為:①布晶、②熒光膠模壓、③翻膜、④杯型切割、⑤翻膜、⑥白墻膠模壓、⑦表面去皮與圖形化處理、⑧精細切割、⑨分選包裝。工藝難點在于高精度布晶、真空熱壓技術和高精度切割。而目前,固晶機精度可達到±30um,切割機精度高達±5um/150times,足以滿足以上工藝成型要求。
?
5. 總結
?
本文從結構工藝上提出了Top-view CSP的增光方案。實際上,還能從制程工藝上提升CSP出光效率,包括熒光薄膜覆蓋、熒光薄膜印刷、熒光膠噴涂、熒光膠真空蒸鍍等技術[4,5]。然而制程工藝改變,對設備要求或材料要求都比較高。初始投入和成本要求也會相應增加。而本文提出的增光型Top-view CSP相比第三階段Top-view CSP產品僅需更改一款切割成型刀片,初始投入較小。并能實現整體光萃取效率相比五面發光CSP提升8.4%,正面出光效率比常規Top-view CSP提升72.6%。以上研究成果均由深圳市瑞豐光電子公司提供。瑞豐光電自2013年開始在LED封裝應用領域研發CSP產品,在2014年前后已對CSP產品做了全面專利布局。
?
另外,我們也注意到,此類結構仍存在底部漏光問題。雖然通過提高設備和治具精度可進一步縮小底部熒光膠圈的漏光面,但不能完全解決漏光問題。目前,市面上也有一類底部封白墻膠的CSP結構設計可以解決底部漏光,但倒裝芯片發光層位于芯片底部靠近電極的位置,勢必會遮蓋發光層側面,影響一定的出光效率。由此可見,目前各類Top-view CSP的結構都各具優勢,并且其發展仍然存在許多完善和提升的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