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立秋 | 涼風至,白露生
立秋來了
終于能在悶熱中喘一口氣了
雖然大多數地方仍被秋老虎的余威所支配
立秋由來
立秋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,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;時間在農歷每年七月初一前后(公歷8月7-9日之間)。"秋"就是指暑去涼來,意味著秋天的開始。到了立秋,梧桐樹開始落葉,因此有"落葉知秋"的成語。從文字角度來看,"秋"字由禾與火字組成,是禾谷成熟的意思。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,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,立秋是秋季的個節氣。
秋老虎
立秋是一個重要的時空分界點。此時,太陽到達黃經135度,北斗星指向西南方。中國人說,“立秋一日,水冷三分”。但對很多人來說,如果他們不是敏感的作家,不是時刻關心農事的農民,那么,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并不大。
夏伏的暑氣在立秋后并未馬上消失,“秋老虎”的余威甚于夏熱,立秋因此又稱交秋,只是交代了秋天的來臨。對中國的很多地區來說,節氣上的“立秋”并不代表本地真正入秋。氣象學家認為,只有“連續五天日均氣溫低于22℃”的地區方可斷為入秋。
從這個標準看,中國相當多的地區正式入秋的時間要晚于立秋一兩個月,而每年的大熱三伏天的末伏也在立秋之后。中國南方的節氣還是夏暑之氣象,臺風季節,天氣酷熱,中醫因此把從立秋起的日子稱為“長夏”。
立秋三侯
物候的變化是微妙的。農民們感受到了:一候涼風至,二候白露生,三候寒蟬鳴?!兑葜軙r訓》:“立秋之日,涼風至;又五日,白露降;又五日,寒蟬鳴?!绷⑶锖?,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,偏南風逐漸減少。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,此時的風已不同于盛夏酷暑天中的熱風。
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強烈,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,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一顆顆晶瑩的露珠,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。
這時候的寒蟬,食物充足,溫度適宜,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,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。當然,詩人的感受是“寒蟬凄切,對長亭晚,驟雨初歇”。在古人的理解里,涼風不吹來,說明國家政令無威嚴;早上白色露水不降,說明老百姓多患咳喘;寒蟬不鳴叫,說明大臣們會以力逞強。
立秋習俗
吃西瓜
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,稱為啃秋。而立秋這天,也往往是這一年后一次吃西瓜——人們覺得立秋后,早晚天氣變涼,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,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
吃“福圓”
立秋節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。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,子孫會做大官,而且龍眼又稱為“福圓”,所以有俗諺: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。
調養起居
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,應開始“早臥早起,與雞具興”。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,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,且防收斂太過。
適量運動
立秋后,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,在這個時節進行健身鍛煉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、活動過于劇烈。好選擇一早、一晚進行鍛煉;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,以防體力消耗過大,暴曬灼傷皮膚;在高溫濕熱中不宜運動過于劇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