濟南千佛山夜景亮化-景觀亮化
千佛山 (山東濟南千佛山)
千佛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,古稱歷山,因為古史稱舜在歷山耕田的緣故,又曾名舜山和舜耕山。隋開皇年間(581年一600年),因佛教盛行,隨山勢雕刻了數千佛像,故稱千佛山。
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脈,海拔285米,占地166.1公頃,距濟南市中心2.5公里,位于濟南市中心南部,與趵突泉、大明湖并稱濟南三大名勝,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,是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。
2016年9月5日,千佛山摩崖石像及碑刻群掛牌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。
千佛山
古稱歷山;相傳上古虞舜帝為民時,曾躬耕于歷山之下,故亦名舜山或舜耕山。
據史載:隋朝年間,山東佛教盛行,虔誠的教徒依山沿壁鐫刻了為數較多的石佛,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。 沿盤道西路登山,途中有一唐槐亭,亭旁古槐一株,相傳唐朝名將秦瓊曾拴馬于此。半山腰有一彩繪牌坊,即"齊煙九點"坊。登上一覽亭,憑欄北望,近處大明湖如鏡,遠處黃河如帶,泉城景色一覽無遺。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興國寺后的千佛崖上。興國寺又名千佛山寺,始建于唐代,后經歷代增建,規模漸大。寺門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"彌化"四個篆體字,每字約有4米見方。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,年代悠久,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。 千佛山之東,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。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龕,內有一尊頭部佛像,高7米,寬4米多,俗稱"大佛頭",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石雕。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脈,海拔285米,占地166.1公頃,距市中心2.5公里。